Archive for category thoughts

一个旁观者的股评


前天跟我表姐在微信谈了很久股市,觉得不post出来给更多的人看可惜了。今天我把聊天内容整理了一下发出来,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了解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说一下,我不炒股,或者说我从来不炒短线。我唯一投资的是标普指数综合股,这以绝大多数中国股民的眼光来看,我肯定是一个门外汉。我下面要讲的东西也完全不涉及哪只股好赶紧买进什么的,而是一些站在圈子外看的大趋势。

我觉得从长远来讲股市是由一个国家实体经济决定的。以美国为例,美国标普过去几十年平均涨幅大概是每年7~8%左右。举个例子,1976年年初标普第一次突破100点;今天是1940点。将近40年涨了19倍,折算增速为7.8%。道理是什么?美国过去几十年,平均通涨大概为3%,平均GDP增长率也是3%多一点,加起来是6%多。因为上市公司大多是优质公司,所以股票增值略微多个1到2个点。当然几十年里美股也做过几次过山车,最近的就是2008年危机,但几十年的平均规律放在那里,就是大盘年均涨幅为通涨加GDP加一两个点。那么现在我们来用这个规律来看今天的中国,就应该是1.5%的通涨(政府公布数字可能有水分)加7.5%的GDP(按照西媒分析也有水分,大概和通胀水分抵消)再加一两个点,等于10~11%左右。多余这个就是泡沫,少于这个就值得买进。当然了,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变数,那就是中国的上市公司是否和标普记录的公司那样是“优质公司”,能以超过国家经济增长1~2%的速度增长。这一点值得讨论但对以下分析的结果影响不大。

下面我们来看看两幅图。

上证指数自1991年来的趋势

上证指数自1991年来的趋势

上证指数。07-08年大泡沫后的低谷,反弹,和稳定

上证指数。07-08年大泡沫后的低谷,反弹,和稳定

第一幅图是上证指数这20多年来的趋势。明显在2007年年底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泡沫。这个泡沫开始之前,中国股市已经有5年左右没有大涨过了。平均大概是1400点左右。然后从06年初开始,到07年底,不到两年的时间上证指数升到了将近6000点,翻了四倍多!这其中固然有之前5年不涨所积累下来的能量(按照之前的推算,5年间中国股市正常应该涨60~70%的样子,或者说2300点左右)。

第二幅图则专门放大了这个泡沫产生后的股市变化。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泡沫破了。由于恐慌心理,股市一直下行至08年底的1700点左右。这也绝对是背离经济规律的低点。从09年开始,股市回升,回调,大概有5年总的趋势是缓慢下行。这几年的平均为2200点左右。接下去的故事就很清楚了。长期被低估的股市能量在14年到15年得到释放,最高超过了5000点;紧接着就是最近的大跌,几乎和08年的走势一致。

如果我之前的估算靠谱的话,以10年股市真正价值2300点为起点,5年算下来到今天股市基本面应该有3800点左右。那么现在我们看到的跌穿3000点,应该是非理性的市场恐慌,但这个恐慌有可能有一定惯性,可能还会跌几个月才能真正见底(请参看08年的走势),然后反弹并稳定至一个合理价格,大概16年年初我们会看到上证在4000点左右企稳。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最想说的就是中国多的是短线投机的散户,他们做买卖的决策好一点是根据不知真假的内部消息,坏一点就完全是从众心理,没有几个人真正从经济基本面出发分析股价,并以*年*为单位做长线投资并不为短线波动所动。大量这样的散户的存在,是中国股市为什么波动大风险高并且非常不efficient的原因。我们一定要记住天上不会突然掉钱下来,任何政策市,庄家市,美帝亡我之心市都不可能长期左右股价–归根结底,股市的总价值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应该是基本同步的。相比很多其他投资手段比如黄金,其实股市的长线回报率已经很好了—你等于不用劳动,就搭上了上市公司同仁们辛勤劳作从而实现财富增长的顺风车。但你不应该指望炒短线一夜暴富,甚至不应该指望年回报率超过通胀+GDP太多。当然了,我这些话在疯狂的中国股市估计没有几个人听的进去,呵呵。

留下评论

微软要出ARM版的Windows了 — Linux阵营的重大利好消息


如果微软没撒谎的话,Windows 8会有一个ARM port,而这个玩意和现在的Windows CE不一样,它的内核和绝大部分code base会和它的big brother, 正常桌面版本的Windows一样。

从Redmond的角度来讲,这个举动非常正常。毕竟,移动和嵌入式装置才是未来的增长点,普通的PC市场已经“成熟“了。而且,苹果搞一个操作系统,多个硬件平台ports也有好多年了,效果很好(好到黑莓的整个决策层彻底被骗,陷入空前被动),也等于为它作了一番市场调查。

从长远来看,我认为这一举措要么会是微软白砸钱以完全失败而高中,要么就是中短期成功,但长期来讲很可能会给整个Linux社区带来巨大的利益。原因如下。

  1. 和Apple当年从PPC转向x86平台不同,ARM没有x86芯片的计算速度快(ARM的优势在于简单,便宜,省电),所以单搞一个类似Rosetta那样的模拟器是不行的,效率上跟不上。任何一个像样的大型软件都必须重新编译。另外一点苹果比微软牛的地方在于他们比微软还要恶霸,软件硬件通吃不说,而且苹果当时也包括现在都牢牢掌握其生态系统的核心决策权力,再加上船小好掉头,他们要让所有(其实也没多少)写苹果软件的公司重新编译,它们再不满意最后也都从了;他们还决定要让人编译成双二进制代码(同时能在PPC和x86上跑的fat binary),马上这个就成为行业标准;至于苹果的“上帝“,用户们–苹果今天说PowerPC是人类文明最高的体现这帮人就会说是啊x86简直就是一坨屎,明天说其实还是Intel的x86好同样的一帮人马上又给自己找原因找寄托证明其实自己一直都觉得x86才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微软可没有这么忠心耿耿的客户群和俯首帖耳的第三方软件供应商。所以微软的这种转型要比苹果困难的多。
  2. 再来讲一个更加根本的问题。一个普通用户为什么要选Windows? 答案多半是因为几乎所有的软件都是为Windows写的,而不是说Windows那个界面本身有多了不起。现在张三买了一台ARM+Win8的最新最酷的平板电脑回家,发现他从电驴上当下来的盗版Office没法装了;他一上网,又发现播放一个视频要插件,这个插件当然也是x86才能用的;最后他说老子不上网不用Office了,老子接个摄像头打印机照相机什么的当家庭娱乐机用好了,结果发现所有的硬件驱动也都不能用。这样的Windows有什么用?还不如Linux或者Android,至少你知道那是个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装软件的模式。销售这种硬件的厂家也会很头疼,要不停的接客服电话跟他们讲“桌面Windows“和“移动Windows”的区别,要解释很多东西你就是装不了—-不是微软的责任而是第三方供应商不肯“重新编译一下“。但从Linux论坛上用户的提问来看,用户们可不会买这个帐,他们宁愿相信不能跑某个应用程序一定是操作系统的错。
  3. 我们现在假设前面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作为行业老大的微软又一次赢了,ARM+Win8最终取得了成功。那时几乎所有的软件包括中国的网银们都开始写portable的程序,并且会搞cross compilation了。我认为这个前景对所有的用户,当然也包括Linux用户们来讲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很多厂家不愿意为Linux写程序的原因是porting成本太高。很少有人和钱包(公司的或者是个人的)过不去,即使Linux只有1%的市场份额那也是几千万人的市场,比很多国家都大了。如果一个软件的源程序本来就写得比较好,易于port,只要很小的改动就能在另外一个操作系统上跑,我相信大部分厂家都会愿意开发Linux, OSX, 等等的程序。而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因为应用程序多了,用非主流操作系统的人也会多。这里多说一句,从portability的角度来讲,其实微软自己的代码还真不算差。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最早的Windows NT就是同时在x86和MISC上开发的,后来的Alpha,Itanium ports也都还不错。关键是第三方Windows程序员的水平太烂了,这里又以中国当时随着盗版Windows和计算机考级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为甚。
  4. 还是假设ARM+Win8成功了。但这个成功来自另外一种(说不定更大的)可能,就是基于网络的应用终于成了主流了,Java/.Net/JavaScript/。。。等等不需要cross compilation的程序最终赢得了胜利,那么当然底层你用什么CPU也就无所谓了。这件事情对于所有非主流操作系统用户来说是一个更大的利好消息:因为模拟一个.net解释器的成本比模拟一个Windows要小太多了。如果当真有一天应用程序都在云端了那谁还会在乎本地操作系统是Win8还是Android还是Haiku?

几年前Firefox刚刚兴起(出1.0版左右)的时候我在MITBBS Linux版曾经说过假如Firefox真的成了一个让人不可忽略的浏览器,那么事后看当年netscape决定开源恶心一下微软就是Linux一个起死回生的重大事件,搞笑一点的说就是自从发明了烤面包机以来最好的事件。

为什么?浅显一点的说是因为有了一个好使的主流浏览器Linux才有了可用性(想像一下如果你现在用Linux但只有lynx上网,你还能用Linux当桌面吗),才能够保住现在的1~2%的市场份额;深刻一点的说是因为计算机的未来属于网络,而一个开源,跨平台的浏览器参与竞争能保证网络相关的标准不会被一家垄断,从而让因特网继续成为创新,开放的平台,才会有google, facebook, twitter在微软垄断了桌面系统,击溃了网景之后仍能成长起来,改变我们这些现代人社交,分享信息的方式,甚至改变我们对什么是社交本身的认识。

 

, ,

留下评论

博客和微博客


话说人类发明新生事物,一开始总是尽量把它弄成一个比较熟悉的老玩意的加强版。比如说当年email发明出来,实现的那些protocol基本上就能看出来是把现实当中的邮局送信机理给电子化了。据说最初大家写email的时也觉得应该弄成正式的信件一样。当然,很快大家就发现了一个最大的不同:写email的成本比邮件低。这个成本还不单单是指几乎不花钱了,而且还有投递的速度几乎就是光速(当然,实际上没那么快)。

结果,email就变成了一种比明信片还随便的东西。更可怕的是,自从有了这种成本底速度快的玩意,人们慢慢的就不坐在书桌边,正儿八经的写正式信函了。在email里和自己的朋友正式的码字简直和说人是活雷锋一样,总让人感觉哪里有点不大对劲。

一帮以维护语言文学纯洁性为人生最大目标的专家们(从美国到中国)于是惊呼纯正优美的英语(汉语)就要完蛋了--当然,从几千年前这帮人的祖宗们就在喊,喊了这么几千年,文明似乎也没有完全灭绝嘛。

后来,icq又发明了另外一种洪水猛兽:instant messaging。非要类比的话这玩意大致类似于文字化的电话。但还有不同:它比电话更短更加不正式。大量使用简写,错别字,小猫脸等等。但看来越年轻的人群就越是喜欢这种更加不正式的交流方式。这简直让我想起来一句俗话,叫做能站着不如坐着,能躺着就决不坐着。

email/im还有一个最后的问题:它们是一个用户和另外一个用户的联系方式。当然你可以群发邮件,但本质上,除非你来自尼日利亚,多半你不会一下子给全世界人民写告白信。即使写了,多半早在isp那里就已经把你的email给拦下了。

人类除了私下的沟通绝对必要以外,还有臭美爱显摆的天性。人总是希望外界(包括彻底的外人)赞同自己的观点,认同自己优美的文字,或者至少会和自己一样对自己三姨妈的外甥女最近生的双胞胎的100来张照片同样感兴趣。这一点,至少最初email/im并没有提供。

于是我们就有了web 2.0!!

先别那么急着下结论。假设我们把电子计算机的发明类比作生命最初诞生的年代,其实早在恐龙们还在这个星球上横行的时代,就有方法给世界写情书了。那玩意叫做newsgroup. 还有稍微有点限制的,类似于给一个社区发信的,那就是BBS。

但是newsgroup/BBS还有一个最后的功能没有办法提供:地位的不对称性。通俗点说,就是newsgroup/BBS提供的是普通镜子的功能,而不是白雪公主的后妈想要的能够天天说自己是天下最漂亮的女人的魔镜。你扔一篇自我感觉无比良好的帖子到BBS上去,一般来说遭到的待遇就是板砖。事实上能挨板砖砸还算是好的,你还可以回帖继续吵,反正可以死不认错,实在不行再换马甲上阵干。累是累点,但有“成就感”。最糟糕的是洋洋洒洒的一大篇,连个屁都换不来,能把自恋的小资活活噎死。

就这样,我们就又迷上了blog。每一个blog的博主都是众星拱月里头的那个月,你看那字体,再比比看comments的那个字体,呵呵。一个大写的你,在你的博客里就是最至高无上的。你的全部的孤芳自赏的那点才华可以尽情的挥洒。而且就像所有孤芳自赏的人实际上内心都极度渴望让周围的人来欣赏自己一样,你的每一句jjww,理论上全世界劳动人民(当然还包括了不劳动的)都能看到。这个世界终于圆满了。

慢点,我提到了每一句jjww了吗?是的,人们平时其实很喜欢jjww一些完全没用的东西,而不是“创作”。blog能满足人的创作欲望,但它还是太正式,正式到简直就像email一样,还多少得花点脑筋去想,偶尔你甚至还会在发表之前跑一遍spell check。

于是我们就有了twitter和无数它的抄袭者。如果说blog是写给全世界看的email,微博客当然就是发给全世界的im了。我甚至觉得,twitter竟然这么晚才被发明出来,而且竟然到今天也还没有那么popular,这本身才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

只有新技术的诞生,让信息的全球传递成本几乎降低到了0,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作为一个物种我们是多么的不正经,懒惰,臭美,容不得不同的意见,而且还饶舌。最关键的是,新技术并没有创造出这些现象,这些都是千万年来陪着我们的祖先一路走来的最基本的人性。就在你身上,也在我身上。

今天你照了镜子吗?

, ,

一条评论

关于基因和exon


今天才知道人类大部分gene都存在alternative splicing,也就是说同一个基因有可能转录成不同的RNA。一个基因往往有多个更小的单位组成,这些单位叫做intro/exon,intro理论上是没用的东西,转录成RNA的时候会被剔除。但在alternative splicing的时候有些intro会被保留进RNA,再加上即使同用固定的几个exon,它们的排列组合也可以不同,从而生成的RNA也可以完全不同。

从这点来讲,intro/exon才是更基础的遗传单位。基因只是一个非常“糙”的大单位而已。

留下评论

择偶,身高,男女平等和未来


择偶,身高,男女平等和未来

今天Family版上的大坑其实是人类女性择偶标准的一个缩影,根本连坑都不算,
只能说是网络匿名性让人可以撕掉客套的面具,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已。不过比
较有意思的是这个现象折射出来的人类的生物本能。

假如有一个博学的外星生物学家来到了地球,观看了所有的动物标本,最后是人
类,那么他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当然他首先会把人类分到猩猩一类,因为这是
和我们最接近的表兄弟;但其次他也会意识到很多人类和猩猩(common chimps,
bonobos)的不同。比如说人类是”裸猿”,人类直立行走,人类更像永远不会长大
的幼年猿猴,等等。其中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会让这个外星生物学家不用通
过研究人类的社会生活就得出这个结论:

人类是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一夫多妻制为辅的生物。

这个结论来自于人类雌性和雄性个体的大小差异。人类男性的体积平均比女性大
20%,远小于一些真正的一夫多妻制动物之间的差别,但也不像帝企鹅,长臂猿等
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动物那样雌雄之间的大小几乎没有差别。

我在这里就不多谈这个现象背后复杂的进化原因,只谈最主要的一点:越是一夫
多妻的动物,其雄性之间争夺雌性的斗争就越惨烈。也就需要越大的身体来赢得
这种争斗。

另外多说一句,雌性的身体大小实际上是一个物种最优化的身体形态,雄性大于
或者小于这个形体,或者多出了什么孔雀尾巴之类的东西都是不利的,都需要消
耗更多的资源来维持。这一点也许解释了人类男性的死亡率比女性要稍高,平均
寿命要低一些。

我以前曾经写过一篇长文,大意是男女真正的平等,甚至女性占主导的社会已经
离我们不远了。但是这样一个社会的一个后果就是,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个体差异
将会变成零,甚至负数。在那样一个未来社会里面,女性争夺男性的斗争将会等
于,甚至有一定可能大于男性争夺女性的斗争压力。这一点,已经由一些最发达
地区比如说美国的纽约,中国的上海的婚姻市场所证明了。

所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得到后现代的男女平等的好处,就意味着要放弃很
多传统上女性择偶非常注重的东西,比如说男性的身高,男性的学历,男性的收
入要大于女性等等。也许还要包括最最关键的一点,男女求偶的游戏当中,女性
将会不得不主动出击。

所以truegirl同修的观点还停留在一个旧的时代。

所以狐狸同修的观点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

-球星

虽然肯定要被大水淹没的,但是还是忍不住写下了这么一篇文章。

,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