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humanities

博客和微博客


话说人类发明新生事物,一开始总是尽量把它弄成一个比较熟悉的老玩意的加强版。比如说当年email发明出来,实现的那些protocol基本上就能看出来是把现实当中的邮局送信机理给电子化了。据说最初大家写email的时也觉得应该弄成正式的信件一样。当然,很快大家就发现了一个最大的不同:写email的成本比邮件低。这个成本还不单单是指几乎不花钱了,而且还有投递的速度几乎就是光速(当然,实际上没那么快)。

结果,email就变成了一种比明信片还随便的东西。更可怕的是,自从有了这种成本底速度快的玩意,人们慢慢的就不坐在书桌边,正儿八经的写正式信函了。在email里和自己的朋友正式的码字简直和说人是活雷锋一样,总让人感觉哪里有点不大对劲。

一帮以维护语言文学纯洁性为人生最大目标的专家们(从美国到中国)于是惊呼纯正优美的英语(汉语)就要完蛋了--当然,从几千年前这帮人的祖宗们就在喊,喊了这么几千年,文明似乎也没有完全灭绝嘛。

后来,icq又发明了另外一种洪水猛兽:instant messaging。非要类比的话这玩意大致类似于文字化的电话。但还有不同:它比电话更短更加不正式。大量使用简写,错别字,小猫脸等等。但看来越年轻的人群就越是喜欢这种更加不正式的交流方式。这简直让我想起来一句俗话,叫做能站着不如坐着,能躺着就决不坐着。

email/im还有一个最后的问题:它们是一个用户和另外一个用户的联系方式。当然你可以群发邮件,但本质上,除非你来自尼日利亚,多半你不会一下子给全世界人民写告白信。即使写了,多半早在isp那里就已经把你的email给拦下了。

人类除了私下的沟通绝对必要以外,还有臭美爱显摆的天性。人总是希望外界(包括彻底的外人)赞同自己的观点,认同自己优美的文字,或者至少会和自己一样对自己三姨妈的外甥女最近生的双胞胎的100来张照片同样感兴趣。这一点,至少最初email/im并没有提供。

于是我们就有了web 2.0!!

先别那么急着下结论。假设我们把电子计算机的发明类比作生命最初诞生的年代,其实早在恐龙们还在这个星球上横行的时代,就有方法给世界写情书了。那玩意叫做newsgroup. 还有稍微有点限制的,类似于给一个社区发信的,那就是BBS。

但是newsgroup/BBS还有一个最后的功能没有办法提供:地位的不对称性。通俗点说,就是newsgroup/BBS提供的是普通镜子的功能,而不是白雪公主的后妈想要的能够天天说自己是天下最漂亮的女人的魔镜。你扔一篇自我感觉无比良好的帖子到BBS上去,一般来说遭到的待遇就是板砖。事实上能挨板砖砸还算是好的,你还可以回帖继续吵,反正可以死不认错,实在不行再换马甲上阵干。累是累点,但有“成就感”。最糟糕的是洋洋洒洒的一大篇,连个屁都换不来,能把自恋的小资活活噎死。

就这样,我们就又迷上了blog。每一个blog的博主都是众星拱月里头的那个月,你看那字体,再比比看comments的那个字体,呵呵。一个大写的你,在你的博客里就是最至高无上的。你的全部的孤芳自赏的那点才华可以尽情的挥洒。而且就像所有孤芳自赏的人实际上内心都极度渴望让周围的人来欣赏自己一样,你的每一句jjww,理论上全世界劳动人民(当然还包括了不劳动的)都能看到。这个世界终于圆满了。

慢点,我提到了每一句jjww了吗?是的,人们平时其实很喜欢jjww一些完全没用的东西,而不是“创作”。blog能满足人的创作欲望,但它还是太正式,正式到简直就像email一样,还多少得花点脑筋去想,偶尔你甚至还会在发表之前跑一遍spell check。

于是我们就有了twitter和无数它的抄袭者。如果说blog是写给全世界看的email,微博客当然就是发给全世界的im了。我甚至觉得,twitter竟然这么晚才被发明出来,而且竟然到今天也还没有那么popular,这本身才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

只有新技术的诞生,让信息的全球传递成本几乎降低到了0,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作为一个物种我们是多么的不正经,懒惰,臭美,容不得不同的意见,而且还饶舌。最关键的是,新技术并没有创造出这些现象,这些都是千万年来陪着我们的祖先一路走来的最基本的人性。就在你身上,也在我身上。

今天你照了镜子吗?

, ,

一条评论